當身邊有人一旦被扣上“肝硬化”的帽子,人們就會唯恐避之不及,生怕被傳染上肝硬化。肝硬化真的是會傳染嗎?其實不然,不是所有的肝硬化都具有傳染性。
首先要明確引起肝硬化的病因。常見的引起肝硬化的病因除了病毒性因素外,還有許多非病毒性因素,比如酒精性、藥物性、自身免疫性、代謝障礙性、循環障礙性等因素造成的肝硬化。很顯然,后者引起的肝硬化是沒有傳染性的。
另外,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往往引起肝功能異常,尤其是轉氨酶、膽紅素的升高,老百姓會誤解為肝功能異常或者有黃疸就會有傳染性,實際上,這些只是提示肝硬化的異常指標,而非傳染性指標。
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常見病因無非就是甲肝、乙肝、丙肝、戊肝,那么如果遇到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,我們該如何避免被傳染呢?
壹
乙肝、丙肝主要有三大傳播途徑,是血液傳播、性傳播和母嬰傳播,所以說日常接觸一般不會傳染這兩種病毒,比如擁抱、握手、共同進餐等,甚至蚊蟲叮咬也不會傳播此類病毒。同時還要避免共用注射器特別是注射毒品、未經嚴格消毒就操作的紋身、修牙、修腳等行為。另外,如果對方是乙肝或者丙肝病毒攜帶者,發生親密行為時還要注意采取安全防護措施,比如佩戴安全套、及時注射乙肝疫苗等,當然親吻一般是不會傳染的。
貳
在常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因中還有甲肝、戊肝,它們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傳播,所以需要進行分餐以及糞便隔離等措施。建國以來發生的一次最大規模的甲肝流行時間發生在1988年,當時是由于有人進食了甲肝病毒感染的毛蛤,在四個月內共感染30余萬人。所以病從口入,預防甲肝、戊肝病毒感染的方法也很簡單:注意飲食衛生,杜絕生吃、半生吃或者不衛生的飲食習慣;勤洗手,尤其是在吃東西之前或者處理飲食餐具的時候一定要洗手,最好使用具有殺菌作用的香皂或者洗手液。
所以說肝炎甚至肝硬化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們對它們的無知的恐懼和躲避,只要我們正確認識它們,采取恰當的防護措施,是完全可以避免被傳染或者控制這些病毒的傳播的。